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打造河流治理的强大合力
 
分享到:
2018-06-21

  □广东省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红军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广东省茂名市作为石化工业城市和农业养殖大市,长期以来承受着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压力。近年来,茂名市发挥河长制关键作用,积极探索治水兴水管水新路子,实现了茂名主要河流和水体水质的稳步提升,主要饮用水水源高州水库保持Ⅱ类水质,小东江茂名段是全省重点整治河流中唯一一条连续三年水质整治达标的河流。 

  压实责任 

  推动河长制体系高效运转 

  着力创新机制,压实责任,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年初以来,全市三级河长累计巡河8281次,发现问题3304个,发出河长令或督办令203次,落实整改问题3572个。 

  一是完善机制推动河长制责任落实。制定《茂名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指导性文件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颁布了茂名首部地方性法规《茂名市高州水库水源保护条例》。把河长制工作纳入各区(市)、经济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主要指标,严格考核问责,层层传导压力,以考核指挥棒力促工作落实。 

  二是创新开展人大评议河长制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开展河长制工作评议的决定,制订实施方案,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对全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对水质不达标地区和相关部门开展询问,这是广东省首个对河长制工作进行评议的地级市,有力助推了河长制的全面实施。 

  三是创新河长制工作推进模式。从201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现场会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形成制度安排。通过“走、听、看、想、比”的形式,营造比赶超氛围,倒逼工作落实,压实河长责任,确保河长制推行工作全面落地见效。 

  整合资源 

  依托河长制形成河流治理合力 

  全面推行河长制,统筹治水职责,整合部门零散资金,变“九龙管水”为“合力治水”。 

  一是整合力量。从制度层面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作用,部门间建立了信息报送、会议会商、微信群、QQ群等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上下互动,形成了河湖管理保护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是整合资金。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保障河湖建管护工作正常推进。实行谁积极主动就支持谁,调动起市内各区(市)积极性,也通过积极作为争取了上级支持,今年省安排茂名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总投资排全省第一位。积极发动社会参与,比如茂南、信宜等地通过发动乡贤、社会捐资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护河基金”,专门用于辖区小型河流的清污清障和河道管护。 

  三是整合项目。突出重点河段,以镇村建设为主体,把河长制与环境保护、乡道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城乡清洁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千河千景、绿色美观。通过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美化了水生态、水环境及村容村貌,综合效益凸显。如电白区推进龙记河、袂花江、共青河三江统筹治理,带动了周边乡村的道路、卫生设施和村容村貌有效改善,与镇圩形成连片发展,初具岭南水乡风韵。 

  发动群众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创新队伍设置、深入宣传发动和实施惠民工程,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河长制实施带来的好处,调动起群众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河流治理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一是创新河长队伍设置。在设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的基础上,立足基层创新设置了“义务护水队”,整合村级管水员、“红袖章”、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等力量,积极发动各方参与巡河、清河、护河工作。其中,高州市组建村级护水队488支共1.2万多人,数量居全省首位,滨海新区、高新区还在全市率先设置了河道警长和“民间河长”。 

  二是深入开展河长制宣传发动。开展河长制工作“进村庄、进企业、进校园”等“十进”活动,加强对河长制的宣传报道,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主题征文、“小手拉大手”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形成全民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社会氛围。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巡查发现、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进行交办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是实施重点水利惠民工程。抓住影响水质和群众关注的关键节点,对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实施综合整治,让群众充分感受河长制带来的生态红利。例如:对茂名露天矿区进行改造,昔日工业旧矿坑被改造成6.8平方公里的美丽湖泊,“城市伤疤”实现华丽蜕变;结合小东江综合整治,打造小东江十里滨江景观带,一湾清水见证了城市品位的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谋划建设彭村湖和合水湿地公园,努力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涵养自净功能。这些节点工程正逐渐成为茂名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问题导向 

  分类施策推动河流治理 

  立足河湖实际,因河施策,狠抓水环境综合治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好,努力实现全市水环境安全、水资源清洁、水生态健康,建设水美之城。 

  一是抓管理、治污水。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把关涉及生态严控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项目,近年来共审批建设项目1950个,环评执行率达100%,否决了高污染、威胁饮用水水源或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40个。全面清理小皮革、小电镀、小造纸、小炼油等“十五小”企业,强力推进流域污染整治,2015年以来,共关闭取缔小散乱污违法企业120多家,查封停产74家。 

  二是建设施、截污水。立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5 座,污水处理能力33.3万吨每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每天,新增管网97.2公里。近年来,茂名市近岸海域、河流湖库水质总体稳定向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关猪场、保水源。茂名市猪肉总产量居全省第一,辖区内化州、电白、高州均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由于粗放无序的发展,禽畜养殖成为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此,茂名市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2566平方公里,制定出台禁养区、非禁养区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方案,2017年全市共依法关闭禁养区养殖场4486家。 

  四是保安全、促减灾。茂名市境内河流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多发频发,2010年“9·21”、2016年“5·20”等特大洪涝灾害,都暴露出中小河流是茂名市防灾减灾的突出短板。为此,茂名市紧紧围绕防灾减灾需求进行中小河流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找准防洪标准低的易洪易涝区,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重要河段和薄弱环节,有效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近年来茂名市经受“天鸽”“帕卡”“卡努”等强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袭击,部分地区发生超过或接近预警水位的较大洪水,但没有出现严重灾情。特别是信宜、高州北部山区,历来是茂名市的“雨窝”,经过治理后行洪能力提升,洪涝灾害损失大大减少。2017年全市因灾损失同比下降34%。 

  近年来,茂名市以治水为切入点,致力于工矿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历史欠账多,基础还不够牢固,建设生态茂名还任重道远。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茂名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6月21日

李红军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贵州黔西县开展河长巡河
专访:河长湖长怎么干的江苏答案
多头行动全力出击治理河湖
福建莆田市首创“河长日”
他们是蜀水的砥柱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