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第三天 黄河边的大国重器
 
分享到:
2018-05-31

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   资料图片

穿黄工程入水口

记者采访穿黄工程管理处负责人

采访工程师

  □本站记者 赵学儒

  5月30日,“水到渠成共发展”记者采访团从郑州西行约30公里,到达河南邙山。站在横跨南水北调大渠的“彩虹桥”上,望一渠绿水淙淙进入穿黄隧洞,流向京津冀。这里是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地方,60多年后,中国人民建成了伟大的穿黄工程,实现了长江与黄河的“交汇”。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穿黄管理处处长韦国虎介绍,穿黄隧洞累计输水已达96亿立方米。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也是中线关键控制性工程。穿黄隧洞4250米,其中过河段隧洞3450米、邙山段隧洞800米,两条隧洞平行布置,中心线间距28米;退水洞穿越邙山将穿黄隧洞进口与黄河连通,主要作用是在穿黄隧洞检修期间,将总干渠多余的水量排往黄河,同时兼有相机向黄河补水的作用。

  长江穿黄河,自古第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曾说,穿黄河段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段,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恰恰又赶上地震带。在高地下水位下,在密实砂层、砂砾石层、黏土层等复杂地层中,采用盾构机一次性长距离掘进穿越大河,这是一项世界难题。“穿黄不通千里无功”,这既说明穿黄工程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它的施工难度。

  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创新求实。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开创了我国的数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在我国水利史采用泥水平衡加压式盾构进行隧洞施工,第一次应用双层衬砌的结构。

  钮新强回忆说,穿黄隧洞工程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其中,开展了穿黄隧洞工作条件与建筑物型式、衬砌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大型盾构工作竖井结构特性、抗震技术等八项技术攻关,开展了穿黄隧洞1:1仿真实验,较真实地模拟隧洞水土环境和受力条件,验证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措施,为整体提升技术理论水平提供实验依据。

  面对黄河滩地砂土地层和高地下水位难题,建设者现场组织了多项生产性试验,采用了先进的成槽设备液压双轮铣,并在施工中运用了多种新技术,最终确保了地下连续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工。竖井施工则采用“逆作法”顺序,先造好地下连续墙,然后在其防护下,边开挖边进行衬砌。将常规的三重管双高压旋喷工艺,调整为单管法高压旋喷,采用了一体式整体滑模,提高了浇筑质量和施工效率,最终顺利封底。

  盾构机掘进创造了我国目前盾构机始发最深的纪录。掘进始发端采取了冷冻封水措施和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层,进行洞口密封。始发时对反力架、始发架进行密切监控,严格控制始发时的泥水压力。盾构机穿黄一次性掘进,成功研制了水下集线器和薄壁环锚矩形测力器。这两项成果都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专利。

  穿黄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应用于工程,为节省投资、提升技术水准、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同类地质条件下大型输水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穿黄工程是核心技术工程,是保障京津冀等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大国重器。

  穿黄工程管理单位表示,穿黄工程是国家大型工程,我们一定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中国人自己的努力,管理好这个工程,为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来源:bet36365体育在线投注站 2018年5月31日

赵学儒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江苏奔牛水利枢纽工程开工
贵州马岭水利工程:背水一战 完成任务
“以后我要更加注意施工安全”
湖南涔天河水电站发电量破亿千瓦时
山东东平湖石洼分洪闸除险加固完成闸门吊装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