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观点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短缺现状下的必然之举

  污水、雨水、苦咸水——这些人们眼中的“废水”被称作非常规水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以再生利用。

  各种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资源,加速和改善天然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本期,我们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红瑞,谈谈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1 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水资源短缺现状下的必然之举

  记者:什么是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有哪些?

  王红瑞:非常规水资源以往又被称作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资源等。普遍认为,非常规水资源是指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常规)水资源,主要有再生水、海水、雨水、微咸水、矿井水等,其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再生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资源。

  面对当前水情,我国积极开展再生水、海水淡化、雨水蓄积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矿井水利用、苦咸水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具有增加供水、减少排污、提高用水效率等重要作用,加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水资源短缺现状下的必然之举。

  记者:我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总体情况如何?

  王红瑞: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利用量较大的省市包括广东、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河南、河北等。东北、西北以及东南部一些省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较少。

  我国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方向主要包括景观环境用水、工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农业用水、林业用水、地下水回灌用水等。其中,景观环境用水根据用途可分为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和湿地环境用水;工业用水根据用途可分为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工艺用水以及产品用水;城市非饮用水包括冲厕、车辆冲洗、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等用水;农业用水、林业用水主要指农林灌溉用水;地下水回灌用水是可用于地下水水源补给、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等地下水回灌用水。

  2 我国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记者:我国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红瑞:问题主要存在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

  从管理方面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扶持政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点,相比常规水资源,非常规水资源的收集、储存、输送、处理需要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要投入资金,而非常规水资源处理成本较高,在行业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然而目前,国家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价格等方面,尚没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经营单位多处于维持或亏损状态,企业投资经营积极性不高,用户用量增长缓慢,造成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难以快速发展。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由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发改、水利、住建、海洋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虽不同程度地涵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但多头管理造成各类规划不衔接、不协调,且未将非常规水资源真正纳入水资源规划配置体系。很多地方的非常规水资源规划没有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造成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造成生产出的水送不出去、有需求的用户用不上水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是水价与成本倒挂。再生水、海淡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由于处理技术和工艺不同,其制水成本也不同,再生水一般在1.0~4.5元每立方米,海淡水在6.5~9.0元每立方米。目前,全国再生水水价一般在1.0元每立方米左右,进入市政管网的海淡水一般不高于当地自来水价格。非常规水资源水价普遍偏离制水成本,再加上财政补贴不到位,造成企业多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从技术方面看,首先是技术标准不完善。标准体系的等级应包括国标、行标、地标,内容应涵盖勘察设计、施工验收、装置设备、水质标准、检测方法等。目前,涉及再生水、海淡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标准有60多项,主要集中于勘察设计、施工验收、装置设备等方面,缺少专门的检测方法、标准,对水质标准多关注出水水质,较少考虑水源水质。在现行水质标准中,其指标和阈值多参考采用国外标准或饮用水指标,针对性不强,且现行标准中某些指标存在矛盾,标准与标准之间某些指标阈值差异较大。

  其次是技术驱动力不足。再生水、海淡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在处理技术和工艺上与国外差距不大,但由于国内设备品种不全、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其关键设备、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市场需求弱、国家重视程度低、缺乏良好的发展机制和政策扶持,是造成设备国产化发展源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再次是科研与市场脱节。由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刚刚起步,相关科研成果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科研成果成熟度低,大部分成果仍然停留在小试、中试规模,尚未推广;二是有些科研成果超前,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不旺盛,企业不愿意转化;三是有些科研成果偏重于单一技术的研发,对集成化、规模化技术缺乏研究,不能满足企业兼备工艺、装备、技术等工程研发可行性的要求。

  最后是管网建设滞后。再生水管网建设是再生水利用、规划、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我国再生水管网铺设总体水平较低,大部分集中在点对点管网或主干管网,不能满足水源对管网建设的要求,管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

  3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现状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加以改进

  记者:下一步,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王红瑞:针对上述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在管理方面,要出台政策,做好规划,发挥市场调价机制。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非常规水资源。要从水价、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优惠政策,如对于使用非常规水资源的企业或个人免征污水处理费;对使用非常规水资源的企业实施税费减免政策等。对于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的再生水利用项目,政府资金的运用可以发挥启动市场、降低投资风险的作用,可以扶持再生水厂的工程建设;在海岛地区,要把海水淡化作为区域政策重点,研究制定海水淡化开发和利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的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制水成本。对以市政供水为目的和电水联产的海水淡化应用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应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海水淡化项目的价格扶持和土地保障力度。

  二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非常规水资源的重要地位,将雨水、再生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资源与地表水、地下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在编制全省水资源规划时,要考虑将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并注意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时,优先考虑非常规水资源。

  三是积极发挥市场调价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杠杆作用。要加快水价改革,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使常规水资源供水价格合理地反映其真实价格。

  在技术方面,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成熟发展以其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支撑,并辅以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在法规政策方面,将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体系中,政府出台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相关办法或条例,修订相关标准,改善出厂水水质。在管理方面,设立专门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并配备健全的监测体系,这一切都保证了水污染治理方面强有力的管理。

  其次要加强技术研究,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决定投资成本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工艺的选择。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与工艺几乎处于同一水平,投资费用高昂,这与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我国应开发推广与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再次要坚持典型示范,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产品)的推广机制。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更加注重典型示范的作用,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机制。通过典型示范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示范工程实际的建设成本、淡化水的水质、运行成本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可解除人们的疑惑,使海水淡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应根据非常规水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用途,通过供求平衡进行相应的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最大程度发挥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最后要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要更加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众节水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非常规水资源的重要价值和安全性,现场报道企业节水现状和居民节水型卫生器具使用情况,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组织群众深入工程现场,提高公众对非常规水资源安全性的认识。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需要通过宣传、示范和技术推广,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用水观念,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全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

 

  来源:中国水利报

吴頔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01.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武警水电四支队紧急处置景德镇一处排水口倒灌险情.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