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只步为尺测经纬 披荆斩棘绘宏图 ——黄河小浪底水库全库区地形测绘纪实
 
分享到:
2018-08-02
披荆斩棘 赵韦琛/摄
像控点布设 黄峰/摄
像控点布设2 黄峰/摄
小浪底水库库底测量
执行任务的“王牌”无人机 黄峰/摄

引用国内先进的无人机参与地形测量 黄峰/摄

  记者 黄峰 实习记者 兰智辉 通讯员 田志刚

  50人15个小组、1200多个像控点、6架无人机、110千米东西跨度、近600平方千米测区、12个夜以继日、3.3万余张航拍照片……黄河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首次全库区地形测绘,赋予2018年汛期别样的精彩。

  这个7月,黄河流域雨量充沛,上中游洪水接踵而至,黄河防总科学调度小浪底水利枢纽,腾库、拦洪、削峰,以211.77米的水库库水位,刷新了水库运行的最低水位纪录。  

  低水位正是了解库区地形等情况的最佳时机。按照黄河防总、黄委统一安排,黄河水文测绘尖兵快速行动,展科技之翼,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测绘战。

  势在必行亦是水到渠成

  黄河水量调度和防洪调度,凝聚众多治黄人的智慧与心血,一丝一毫变化就牵动流域千万人心。面对越来越精细化的防洪调度需求,黄河人深知,仅凭现有的小浪底水库库区地形“筹码”,已无法在10年甚至5年之后的水沙调度中游刃有余。

  今年入汛之初,黄河防总根据黄河流域水情预测,为小浪底水库设定了一套科学的水沙调度方案。7月13日20时,在持续泄洪排沙中,小浪底水库库水位降至211.77米,库区底部地形基本裸露。这在小浪底水库防洪调度史上前所未有,刷新了水库蓄水以来的最低水位纪录,正是探索全库区真实地貌,分析低水位运用条件下小浪底水库冲淤变化的良机。与此同时,黄河上游和渭河洪水还在向小浪底水库呼啸挺进。

  在权衡近期黄河干支流综合汛情后,黄河防总当即拍板:“务必抓住低水位运行的良机,全力开展小浪底水库全地形精准测绘,抢测库区地形资料!”

  “我们按照黄河防总要求,首次对小浪底水库212米至275米高程线区间地形做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精准测量,为小浪底水库健康运行、合理开发利用、分配水资源等提供准确信息。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直面挑战。”黄委水文局局长谷源泽面对机遇,笃定而自信。

  得到指令的黄河流域水文应急监测总队迅即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打响了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责任和意义并重的测绘战役。

  提及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的地形测绘,黄河流域水文应急监测总队副总队长、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以下简称测绘局)局长田志刚不无遗憾:“小浪底水库最早的地形测量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基于当时的测量技术和条件制约,地形图测量精度仅为1﹕10000。而在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开始蓄水之后,每年只对小浪底水库淤积断面测量,虽然在2010年做过一次加密断面法地形测量,但精度还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库区水下地形。”

  “这次小浪底水库全地形测绘既得天时、地利、人和,又势在必行。”对于此次测绘,田志刚志在必得。

  为了经天纬地的小浪底坐标

  测绘,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小到目测距离,大到抢险救灾、国家建设,随处可寻其踪。

  翱翔千里的无人机,蓬勃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测绘局紧扣时代脉搏,在应急保障、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敢为天下先”,成就了他们测绘小浪底水库全地形的底气和担当。

  因汛期水库蓄泄变化较快,小浪底水库全地形测绘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人和设备安全是首要前提。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像控点的布设。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技术,测区内需人工布设1200多个像控点,辅助后期数据处理。而水库周边为山地,又正值三伏天,野外作业真是难上加难。”田志刚如是告诉记者。

  7月17日,记者追随黄河流域水文应急监测总队的车辆,从郑州出发,西行约3个小时后,抵达小浪底水库上游像控点布设现场。

  测绘一院院长宋中杰一听要采访,便笑道:“别拍我们的小伙子啊,他们还没对象呢!”黝黑的脸庞、黏湿起皱的迷彩服,这个在山里钻了几天的汉子显得邋里邋遢。玩笑归玩笑,说起正事,宋中杰一点不含糊:“像你正看的这种GPS基准站,我们一共有6个。山里信号差,每个基准站只服务2个流动站……”

  山区作业,出行离不开车。与宋中杰短暂交流后,记者随他乘越野车前往下一现场。一路爬山过村,车子前行大约10分钟后,便没有了山石路,进入一侧山一侧崖的绕山土路。司机师傅陈忠胜关上车载空调,飞快转动方向盘,越野车时而四轮斜侧滑行,时而上下盘旋,30分钟的路程,我们没有一句沟通,心提到嗓子眼,握紧门把的手攥得生疼。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为陈师傅炫酷的车技点赞。“我的职责就是尽最大努力把我们的人安全送到离作业点最近的地方。”陈忠胜却一语道尽责任与艰辛。

  穆绪华和白思建是两位测绘老兵,这次他们搭档作为一个流动站小组,负责这片山区的像控点布设任务。

  “像我们这样的小组一共有15个,分散在河两岸,工作点大部分是无人区,没有路,今天这算是好路……”明白记者来意后,白思建开了口。

  “天气也是影响我们作业的重要因素,晴天还好,一下雨就进不了山,没法干活。我们着急呀,比起雨天的凉爽,我们更愿意‘背’太阳……”穆绪华补充道。

  采访得知,大部分像控点布设地根本进不了车,测绘人员每天要负重10千克以上徒步行进,遇到陡坡,既要确保自身安全,又要保护仪器安全,手脚并用才够使。有时布设1个点,测绘人员要从清晨忙活到午间,耗费6个多小时。加上防蚊虫叮咬和划伤,气温再高,他们也要穿上迷彩服,一出门,衣服就没干过。更别提,有的同志脖子上晒掉一层皮,有的同志靠着山间清水消渴解暑才走出来。

  “当然,我们的安全措施也准备很到位,安全绳、对讲机、防暑防虫药……没有太大安全问题。”看出记者的担忧,宋中杰忙解释道。

  结束一天的采访,已是20时30分,测绘人员要赶回驻区。“晚上不导出资料,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布设进度。”宋中杰说。

  望着一张张朴实的面孔,听着一段段真实的讲述,“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没有丝毫退缩”的话语在耳边回荡,黄河水文测绘精神熠熠生辉。

  科技神“笔”定格瞬时素颜

  7月17日,一架承载希望与信任的大鹏CW-20型油电混合无人机在田野间垂直腾空……这是黄河流域水文应急监测总队与南方测绘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在对执行抢测任务的“尖端武器”做最后的测试。

  测绘局副总工孟杰告诉记者,参与小浪底水库全地形测量的无人机共6架,大鹏CW-20型油电混合无人机刚刚购进,就成为执行任务的“王牌”。该机具有垂直起降、速度快、续航力强等优势,肩负着将近50%的测量任务,仅需起飞12架次,就能完成近300平方千米的作业。还有3架伞降式固定翼无人机,凭借免像控、较灵活的特点,被派往库区孤岛、山区、车辆无法通行等特殊地形地貌区采集信息,承载着300余平方千米的航拍重任。

  测绘现场,伴随着无人机的轰鸣和机载相机快门的闪动,一组组地理信息数据被快速采集、传输……不足10天起落70多架次,巡测库区面积近600平方千米,拍摄高质量图片3.3万余张,存储约0.7TB(百万兆字节)数据。

  “要让这些航拍图片变身为具有平面坐标和高程的地形图,还要经过后期数据处理。”据相关技术人员预估,“此次后期数据处理将投入200工天的人力和100台图形工作站3至5天的计算力,产生4TB以上中间数据。”

  看着小浪底水库库区地形经内业人员之手,慢慢勾勒显现,田志刚抑制不住喜悦。他说:“这次小浪底水库全地形精准测绘外业结束后,内业人员就加紧制作1﹕2000地形图(DLG)、正射影像图(DOM),建立库区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更精确地计算水位、容积、面积关系,为今后黄河防汛科学调度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

  7月13日至24日,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最新3S测绘技术综合应用,黄河测绘人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果,见证小浪底水库的变迁,书写黄河水文测绘发展史。

  来源:bet36365体育在线投注2018年8月2日

  

黄峰;兰智辉;
相关新闻
 
黄委进一步强化汛期安全生产监管
从玛曲到大水——玛曲水文站测洪札记
抢修测验设备 保障安全度汛
黄委领导走访慰问沿黄驻豫部队官兵
黄河防总综合施策 实时调度骨干水库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